未来三角带你窥见未来丨Future Triangle
关于未来我们总想要了解更多。在科幻题材的小说电影里,预见未来和回到过去的桥段也是屡见不鲜。
人们对于掌握未来的执念延续了千百年,过去的易经、占卜、龟背、塔罗等等,都反映了人类对于窥见未来的渴望。然而未来是变幻莫测的,预测这件事从根本上从来不是一件绝对可行的事情。那我们为何要学习未来学呢?
虽然人类无法做到完全准确对未来进行预测,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在相互作用。它们,是构成未来的基础因素。所以即使无法做到预测,但我们仍然有信心,如若有意识的规划现在的行动,我们便可以将自己、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推向一个合意的未来。
image by: aHybrid Lab
通过阅读本系列文章,读者应该从未来三角的起源、实践方法、后续发展三个方向对该学说/工具有明确的认知,并形成自己的“工具观”,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Future Triangle
Future Triangle 是一个简单且强大的未来学工具,用以帮助未来学的研究者厘清左右未来走向的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在迈向未来的迷雾中起到指引的作用。
起源
该工具的初次正式出现是在 Sohail Inayatullah 教授2002年出版的书籍 Questioning the Future 中。受 Fred Polak 1961 年发表的 The Image of the Future 启发,Inayatullah 提出 Future Triangle 这一概念。
之后在其2003年发表的一篇讨论基因与残疾的文章中也运用了此方法。而让 Future Triangle 受到广泛认可的是源自于 Inayatullah 教授2008年发表的论文 Six pillars: futures thinking for transforming。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将研究未来的方法进行了结构化整合,为未来学学者提供了一条明确且系统的研究方法。(在文末我们会为大家提供论文的地址。)
未来三角的价值
未来三角的价值在于其讨论了现在视角下 pull 拉力、push 推力及 weight 重力的相互作用,并以此作为基点,鼓励大家围绕此进行对未来可能性的讨论。未来三角代表的是这三种力量的拉扯中所代表的未来“有争议的空间”(Inayatullah,2003a)。
同时未来三角也代表了方法背后作者的认知立场:我们应挑战未来、反思未来,并创造未来。该认知立场与批判性理解和研究未来学也保持了一致性(Inayatullah,2013) 。
本文的大部分名词翻译借鉴了吳姿瑩版译文六個核心架構:達到轉變的未來化思考。
Pull,Push,Weight
拉力、推力、重力
Pull 未来的拉力
未来的拉力指拉动我们向前的关于未来的愿景和可能的未来图景。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跃迁、基因疗法的进步等等都或多或少的指引着我们的未来。
关于未来的图景不胜枚举,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五个大类。(Inayatullah,2008)
Evolution and Progress 进化与进步
更多科技、以人为中心的世界,以及坚守理性。
Collapse 崩溃
一种论调认为人类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极限。支持这种论调的表现包括:世界的不平等性,原教旨主义( 或称“原理主义”、“基要主义”、“基要派”),部落主义,核浩劫,气候灾难等。这些现象都被认为是预示着一个恶化的未来。
Gaia 盖亚
人类需要社会技术来修复我们对自身、对自然和其他物种造成的伤害。我们需要变得更包容,让人类、自然以及科技平共处。
Globalism 全球主义
我们需要更多关注与经济和文化。国界需要打破,技术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可以为所有人带来财富。传统主义和教条是阻止我们创造新世界的障碍。
Back to the Future 回到未来
我们已经超越了巅峰时期,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回到过去那个更简单的时代。那个时代阶级明晰,科技破坏程度较小,帝国边界清晰。世界的变化太大以至于我们迷失了方向,我们必须重返最初的时光。
Push 现在的推力
现在的推力指影响未来走向的力量,包括但不限于当下的趋势、或会引发变化的因素等。改变未来的因素有很多,诸如人口老龄化、气候变暖、疫情常态化等。试想人类寿命延长,生育意愿走低,出生率降低,这样的趋势将把我们推向怎样的未来?
Weight 历史的重力
现在的重力指妨碍或阻拦我们迈向不同未来的因素。如守旧思维、固有传统、旧有信仰等。每个未来图景都有它的重力。阻碍全球化未来的因素包括语言不通、劳动力的限制、运输的限制等等。
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发散思维并借助未来三角整合所得内容,以此帮助研究者们更清晰的认识到这三者间的拉扯关系,及其可能我们走向哪些可能的未来。
使用方法
Future Triangle 作为未来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该工具提出者未曾规范过其使用方式及流程,也未曾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其进行总结,故而各未来学研究者们纷纷依据自己的理解,践行着各自的变化版本。
本文中介绍的使用方式,是 aHybrid Lab 总结过往经验,结合其他未来学践行同仁的方式之后总结的版本。
选定专注的话题
未来是一个大命题。开始讨论未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定讨论的话题,有针对性的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进行讨论。
例如:我们可以讨论未来的家庭关系、未来社会的人口组成、未来出行、未来饮食等等。只有聚焦到某个或者某几个具体的关注点,才可能组织参与者们在既定范围内进行有意义,有贡献的讨论。
2. 定义时间界限
确定讨论内容的时间边界对于未来学研究至关重要。时间关乎着我们看待过去历史、现在趋势、前沿科技和潜在变量的角度。
当我们只讨论5年左右的近未来时,我们看得更多的是历史表现和现在呈现出的明确趋势,而对于最前沿的,可能在长期未来中带来巨变的因素则放在更靠后的考量阶梯之中。反之,倘若我们要讨论的是长远的人类未来,那么对于当下局部性的小趋势的考量权重则应适当放轻,而着重于当下虽然未见明确路径,但在未来有巨大潜力的因素。
3. 圈定其他影响讨论内容的变量及其边界
其他变量包括但不限于地理因素、人种因素、年龄因素、文化因素等等。除了话题和时间以外,还有很多的变量共同左右着未来的发展。对于不同的话题或时间界限来说,其其他变量各不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相反,能够准确的挖掘出各自的主要变量群是研究未来学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
4. 头脑风暴
在未来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到头脑风暴。运用想象,在事先划定的多重界限内,进行合理推测和大胆思维跃迁是做好头脑风暴的基础。将头脑风暴的成果写在便利贴上,以便后续使用。
5. 放置
将头脑风暴得到的便利贴布置于未来三角的对应位置。
6. 分析
分析未来三角上便利贴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调整便利贴的位置,寻找便利贴的“集群效应”。
7. 提出问题
根据便利贴内容和其反映出的可能存在的“集群效应”(潜在趋势),提出其反应的问题或状态,思考未来可能需要面对的问题。
8. 根据未来三角进行情景规划
这一部分内容其实已经脱离建立未来三角本身。经过未来三角从建立到调整分析等一系列绘制后,研究者可以将未来三角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用未来三角辅助撰写情景规划。
未来三角凭借其简单易学、操作容易、初学者友好、功能强大且对硬件要求极低等特点,广为流传。在许多未来学相关的工作坊、个人研究项目中频频被采用。
当然任何工具都有其擅长和短板之处,未来三角也不例外。
Future Triangle 2.0
学者 Alessandro Fergnani 2019年12月发表在 Foresight 期刊的论文 Futures Triangle 2.0: integrating the Futures Triangle with Scenario Planning 中针对Future Triangle 做出了改良,并提出了自己的新方法。他解释到:“它(Future Triangle 2.0)是 Future Triangle 的方法学改进(Inayatullah,2008年),它通过用未来三角中展示的三个维度(即拉力,推力及重力)图形化示意思考内容,从而更好地将 Future Triangle 与未来情景规划集成在一起用以分析/描绘未来。”
在该论文中,作者从 Future Triangle 2.0 创立的背后理论原理,使用方法/步骤及其实践案例研究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工具。开发新工具的目的是用直接的更图形化、方式帮助未来学从业者及研究者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的捕捉每个未来图景中这三种力之间的张力。
理论上,Future Triangle 虽然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工具使用,以检验讨论主题中隐含的未来的拉力、现在的推力和历史的重力间的张力,以及其在“有争议的未来空间”中的定位,但在实践中,其主要使用方式是作为辅助分析工具,参与并帮助形成多样的未来情景规划 scenario planning。
可惜的是,在传统的 Future Trangle 绘制中,未来情景的内容和隐含因素间的张力无法被直观的体现出来。参与者需要阅读所有情景规划的内容细节,并自行分析,从中体会。这样的效率无疑是有待提高的。
在 Future Trangle 2.0 中,Alessandro 提出在三角的中央直接描绘出未来图景的“样子”。将未来三角的三个力数值化:让三角的中心到三个顶点相连,并将其等分成5份,越靠近中点表示“相似度越低”,反之越靠近三角顶点表示“相似度越高”。同时将未来图景根据其独有的特性,描绘在三角中。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图景。
上图中描绘的便是 Future Triangle 2.0 图形化呈现未来图景的样子。
实践方法
在突出方法论的同时,Alessandro 在文中也给出了 Future Triangle 2.0 的具体应用步骤:
Framing the future
构建未来
在未来学工作坊正式开始之前,先根据与会者的兴趣进行分组,同时要求同组成员一起定义探索未来的范围,从关注点确认、圈定讨论时间范围到地理边界等,力求让团队成员能达成一致,站在同一讨论起点上。
2. Mapping the future with the Futures Triangle
用未来三角映射未来
要求未来学工作坊的参与者/小组,利用未来三角,就可能的未来愿景/图像,结合当前趋势以及障碍进行集思广益(Inayatullah,2008)。
3. Generating future scenarios
生成未来图景
生成未来图景需要参与者能够主动识别和评估对于未来有影响的因素,并选择那些关键的不确定性,或归纳或演绎地写下有关未来图景的描述并给这个图景命名,最后再用图像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将会用到在第二部头脑风暴中的得到的结果,同时运用在绘制未来三角中所使用的思维方式/流程。
具体来说,生成未来图景需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在每个未来图景中,未来的拉力、现在的推力和历史的重力三者间的张力是否得到了体现?
三者间的张力在各个未来图景中是否有显著不同?
4. Generating the Futures Triangle 2.0 figure
生成未来三角2.0
在 Future Triangle 中以图形化的方式,将生成的未来图景填入其中。具体方法是拉力、推力、重力数值化,从0-5由弱至强表示描绘的情景在这三个变量上的程度。
组员依次/分别给出自己心中的答案。针对每个图景在每个作用力上的数值,取出全组的平均值,或由组员商讨后达成一致的结果作为最终结果,绘制在 Future Triangle上。
5. Iterating scenario narratives using the Futures Tringle 2.0 figure
使用未来三角2.0迭代场景叙事
检查 Futures Tringle 2.0 中展示的各个未来情景是否有高度相似的部分,如果有,则需要全组人员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全新一轮思维发散,直至生成的每个未来场景各不相同。
案例
Alessandro 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举办过一个未来学工作坊。其间,与会人员借助2x2 (Chermack, 2011; van der Heijden, 2005) 探索了2050年全球医疗行业。
基于两大主要不确定因素:AI在手术界的渗透程度和(未来)新疾病的数量建立出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情景。工作坊讨论并确定这四种场景的细节,同时将四种情景整合到未来三角中,最终形成了 Future Triangle 2.0。
优势与局限性
在文章的最后 Alessandro 总结了 Future Triangle 2.0 的优势与短板,同时邀请更多人一起加入到未来学的研究和工具开发中去。
优势
1. 能清楚的展现出未来情景中三种力量间的张力。
2. 为未来三角中的张力提供了一个图形可视化的方式,加大了理解和传播的简易程度。
局限性
在 Future Triangle 中的拉力、推力及重力各自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力量,而是由多个力量组成,而这些组成或拉力或推力或重力的力之间可能存在着相斥或矛盾,这种微妙的力与力之间的关系无法在 Future Triangle 2.0 这样一个简化的视觉图表中被展示出来。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同时绘制多个 Future Triangle 2.0 来解决。即用多个图标单一图表来表现力的丰富性。
附录
Sohail Inayatullah
Sohail Inayatullah 教授是全球知名未来学家、政治学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位未来学教席(UNESCO Chair In Futures Studies)、Causal-Layers Analysis (CLA)理论奠基人。被Shaping Tomorrow Foresight Network 授予未来学家终身成就劳伦斯桂冠奖。主笔或参与编辑的书籍多达35本,他的内容曾被收录到《麦克米伦未来大百科》中。
https://www.metafuture.org/
Fred Polak
弗雷德里克·洛德维克·波拉克 Frederik Lodewijk Polak,1907年5月21日 – 1985年9月17日,是荷兰未来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Alessandro Fergnani
Alessandro 是未来情景规划咨询公司 Shaping Tomorrow 的主管。Alessandro 拥有 University of Bologna 亚洲语言,市场和文化学士学位,淡江大学(台北)的未来研究硕士学位,目前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在读博士。